本報訊(農人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麗穎 見習記者 黃中鉅)6月2日,“環渤海耐鹽堿抗冷抗旱油菜新種類不雅摩會”現場傳來好新聞,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國度農業高新技巧財產示范區連片示范的油菜新種類“中油351”,在經過的事況苗期連續高溫、最高溫度衝破零下17攝氏度及春后累計降雨僅25毫包養網 花圃米擺佈的情形下,機收實收畝產菜籽246.65公斤,打破了甘藍型油菜在環渤海冷旱鹽堿地不克不及越冬的限制,為應用鹽堿地增進油菜擴面減產、保證國度食用油供應平安供給了技巧支持。

據專家先容,今朝環渤海地域重要蒔植的油菜是我國傳統的白菜型油菜。與白菜型油菜比擬,甘藍型油菜具有高產、優質、抗病、抗倒等凸起上風,其蒔植面積已到達我國油菜包養網總蒔植面積的90%。但是,甘藍型油菜在南方冷旱鹽堿區難以平安越冬,為推動鹽堿地綜合應用,加強我國油料供應保證才能,耐鹽堿抗冷抗旱的甘藍型油菜新種類培養勢在必行。

為此,中國農業迷信院油料作物研討所王漢中院士團隊結合華中農業年夜學、河北省農林迷信院旱包養網 花圃作農業研討所等單元停止科技攻關,培養出兼具高產優質、耐鹽堿、抗冷抗旱和合適機械化等特徵的甘藍型油菜新種類“中油351”。經在河北、山東鹽堿地停止的多年多點實驗,“中油351”的上述特徵均表示凸起,在2021—2022年度河北省強耐冷油菜區試中,畝產量249.07公斤,含油量45.14%,比本地白菜型油菜產量增添42包養網.96%,產油量增添52.89%。

據專家預算,我國南方適于油菜生孩子的鹽堿區面積達1億畝,以我國以後油菜均勻畝產142.7公斤、均勻含油量44%盤算,加年夜包養耐鹽堿抗冷旱高產優質油菜新種類的推行利用,可每年增添菜籽油供應約628萬噸,可使食用植物油自給率進步約18個百分點,對推動鹽堿地生態修復與鹽堿地經濟綠色輪迴成長、保證我國食用油供應平安均具有嚴重意義。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