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7月16日電(記者歐東衢、羅羽、蔣成)鼓樓邊,榕樹下,都柳江水潺潺流過。十多名苗族嬢嬢(當地人對女性長輩的稱呼)圍坐在樹蔭下,用傳承了千年的蠟染布料縫制村超吉祥物公仔。

僅在榕江縣三寶侗寨,就有超過千名繡娘參與到村超吉祥物“村超牛”的制私密空間作之中。

2023年5月貴州村超開賽后,現場數萬群眾踴躍參與的熱情、場內外豐富瑰麗的非遺展演,讓這項村級賽事迅速在全網發酵。村超爆紅,讓貴州多彩民族文化“被看見”,更帶動了當地特色服飾等手工藝品“出圈”,榕江村寨里以往賦閑在家、照看孫輩的嬢嬢們,因此有了在家門口、江水邊、榕樹下發揮特長就業創收的機會。

55歲的榕江縣特和社區居民石本然,與老姐妹們正在趕制一批文創刺繡耳環。“一副耳環共有四個面,每一針都要仔細,才能美觀。”石本然說,“刺繡是我們從小就學的手藝,但在村超火爆之前,做得再好也賣不出去。現在刺繡產品銷路打開了,家門口就有趕不完的活。真沒想到,老都老了,還能靠小時候學會的手工活掙錢。”

石本然所在的特和社區“母親回家”手工坊,與村超相關的文創產品都很暢銷,足球、包包、圍巾、鞋子……很多日常用品都被融入村超、蠟染、刺繡等元素。這家手工坊的總經理助理于海峰介紹,村超“出圈”以來,各小樹屋類文創產品銷量增長了20%以上。

榕江縣政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榕江縣內共有重點文創企業(非遺工坊)12家,建設文創品牌,開發有藍染家居、染花集等400多種產品;指導各文創企業(非遺工坊)通過傳統技藝與村超文化相融合,開發服飾、包包、玩偶、家居裝飾、文創伴手禮等非遺文創系列產品以及村超衍生產品200余種。

“嬢嬢就業”的背后,是榕江年輕人掀起的創業熱潮。

榕江縣就業局副局長龍清華表示,村超“出圈”之前,榕江鄉村中青年勞動力、優質人才持續外出務工,人才總量不足、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凸顯,“有時候在村里走訪一圈下來,除了老人小孩,見不到幾個年輕人”。

榕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徐勃認為,以前年輕人外流嚴重,是因為家鄉發展機會相對較少,“就算有愿意回來搞種養業的,銷路也是個問題”,通過發展“新媒體”數字經濟產業,讓新質生產力和農業、農村、農民有機結合起來,真正讓老少邊窮地區也享受到了數字經濟的發展紅利,真正實現了“數商興農”。

村超帶來了改見證變的契機。看到全網叫好、滿屏點贊,游客紛至沓來,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不僅與有榮焉,更看到了家鄉揚名后的變化和機遇。家門口就有奔頭,何必再背井離鄉呢?

“村超帶來了流量,更帶來了商機,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徐勃說,“可以說村超與年輕人互相成就。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是年輕人。所有的創新、再好的點子都要有人去實施,尤其是素質高、頭腦活、有闖勁、干勁足的年輕人。”

榕江縣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村超走紅以來,全縣已有816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4527人次咨詢返鄉創業政策。大批有見識、有思想的年輕人“歸巢”,為榕江發展帶來了活力。

近日,在榕江縣忠誠鎮樂鄉村,一場融合了歌舞表演的青春詩歌會火熱上演。“95后”侗族女孩楊想妮,攜手華東師范大學學生演繹的一曲侗族歌謠《侗家姑娘》,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2020年從貴州大學音樂學院畢業后,楊想妮先后在榕江和貴陽市從事音樂教師、藝考老師以及演藝人員等工作。2023年9月,楊想妮與王婷等同齡伙伴一起,看好村超的巨大流量,開啟了侗族音樂文化研學的創業之旅,主要教授村里的侗族小孩、研學學生以及參觀游客唱侗歌,體驗侗族文化和農耕文化。“2023年11月以來,我們接待了來自成都、深圳、佛山、上海等地的大批研學團隊,以及1對1教學前來參與村超友誼賽的法國青年代表隊等外國人士。”楊想妮說。

在楊想妮團隊的示范帶動下,目前樂鄉村已有三家研學機構,還有深圳企業家投資的超開心旅游公司,帶著專業的研學團隊駐扎在村里搞大灣區研學旅游。

剛剛在村里扎下根的黎平縣“90后”侗族女孩蘭通群,是2019年從廣州返回黎平縣肇興侗寨創業的年輕人。早在兩年前,她就打造了一個以非遺研學、民俗體驗、自然科普等為一體的研旅品牌。

也是看到村超帶來的巨大機遇,蘭通群把研學業務拓展到了這里。蘭通群希望在村超流量的加持下,帶領更多的手藝人就業瑜伽場地增收。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根基。有了新生力量的支撐,鄉村的全面振興才有希望。”在榕江開展鄉村振興調研的貴州大學教師胡平表示,楊想妮等大批見過“世面”、返鄉創業的優秀年輕人,帶回了更先進的思想和理念,結合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創造出更好的新業態,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化研學、蠟染旗袍、民族美妝……在35歲的返鄉創業人員石愛云看來,民族文化助力了村超的“出圈”,村超的“出圈”又擴大了民族文化影響力。她身邊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更多圍繞榕江的民族文化創新創業,開辟了一系列新業態,推動了新發展。

2023年11月,在浙江杭州做了6年美妝的石愛云,看到村超持續帶來大量客流后,與丈夫黃子輝返鄉創業。她開了一個小店,租服裝、做美妝,黃子輝則做起了美食。

石愛云之前在杭州跟著劇組做美妝,每個月工資少則六七千元,多則上萬元。回歸榕江后,她的收入不降反升。全縣開展的體操競賽、村超比賽、足球交流賽、村奧會等一系列賽事,給她帶來了大量客戶。

“回到榕江后,我帶了5位徒弟,憑借這項手藝,她們有了可觀的收入。”石愛云說,有空的時候,自己還利用手機進行教學直播,幫助更多鄉親掌握一技之長,助力他們自主創業就業。

除了主動返鄉的年輕人,榕江還通過實施“導師計劃”“榕歸計劃”“銀齡計劃”“青村計劃”等不斷吸引優秀人才。目前全縣共有高層次人才685人,柔性引進高層次、高學歷專家人才512人,人才總量達3.9萬余人。通過引進、挖掘和培育新媒體傳播人才,全縣有2200余個本地網絡直播營銷團隊,均以年輕人為主。村超驚現“世界波”等早期爆款視頻,就出自他們之手。

榕江縣政府統計數據顯示,自村超舉辦以瑜伽教室來,全縣新增市場主體4019家,累計帶動就業1.1萬余人。

“寨子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家門口就業的嬢嬢也越來越多了。青春創業,嬢嬢就業,村超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活力,就像是三寶侗寨旁都柳江的水一樣,奔涌不息。”徐勃說,村超立足本地文化比較優勢,通過各類人才的文創驅動,將自然珍寶和文化瑰寶轉化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銀財寶,正在探索一條全民參與的“樂經濟,暖發展”道路,踢好快樂足球,塑造快樂品牌,傳播快樂文化,搭建快樂平臺,發展快樂經濟,讓村超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催化劑。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