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河北雄安新區確定的“聚要素之年”。這一年,首批疏解央企中國星網進駐辦公,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緊鑼密鼓裝修;中試基地、科創中心等創新平臺項目擴建穩步推進;梅卡曼德機器人等一批高科技企業落戶……
積厚成勢,未來之城日新月異。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并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時強調:“要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制,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新區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非常好,我們已經適應這里時租場地的工作生活了。”雄安新區啟動區管委會疏解服務處多次收到中國星網員工的點贊。
承接一家央企疏解,形成疏聚會解服務品牌
2024年10月,作為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的中國星網正式入駐雄安新區辦公,創下疏解央企多項第一: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竣工交付,第一個進駐辦公。
萬事開頭難。
兩年多來,雄安新區啟動區管委會疏解服務專員牛群凱和同事幾乎天天跑工地,編寫了疏解項目服務手冊,“這是工程建設管理的‘明白紙’,涵蓋180個方面。”
項目竣工后,疏解服務處協同新區多個部門成立驗收專班,上門服務,將驗收周期縮短一半。
中國星網落戶雄安,催生新區第一個創新產業鏈——空天信息產業集群。2024年11月,中國星網聯合上下游企業成立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如今,幾十家上下游企業聚集新區。
承接一家央企疏解,形成服務疏解品牌。啟動區管委會把項目落地、建設、運營各階段工作事項列出清單,建立服務流程,形成服務范本。不久前,有關做法獲得2024年度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獎”。“我們為承接中國星網提供全流程服務,打造服務樣板,探索出可推廣的工作機制,實現標準化、流程化。”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局長九宮格王彥偉說。
改革創新,助推高質量疏解發展。2024年,雄安新區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47家,第二批疏解央企——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中國誠通集團和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已經選址。截至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分支機構約300家。
一個院士團隊落戶,催生創新人才集聚效應
“創新引領、卓越超越”,走進雄安重大裝備金屬新材料研究院,迎面一行大字格外醒目,旁邊有一塊金燦燦私密空間的牌子——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新區提供了更好的創新發展空間,我們落戶沒多久就接到3個訂單。”研究院項目負責人何蓓說。
這家研究院由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院士領銜創辦,主要從事金屬3D打印研究開發,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為何選擇來雄安?一年多前,王華明院士第一次到雄安,參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動,被這里的創新環境和人才政策所吸引。
一次雄安行,開啟一場雙向奔赴。當時,王華明院士團隊及其創辦的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進入快速成長期,正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經過考察調研,王華明院士團隊決定到雄安創業,新區也設立科創基金來撬動更多資金,為其加大投資。
2024年5月,雄安重大裝備金屬新材料研究院成立,8月試生產。2024年9月,其母公司煜鼎增材也從北京遷到雄安。2025年1月,煜鼎增材在雄安新區科創中心中試基地的定制園區動工建設,計劃今年5月投用。
創新政策在發力——雄安新區建設國家級前沿創新平臺、產業孵化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創新平臺3類創新平臺等科創體系,設立人才專項資金6億元、科創基金16億元,實施“雄才十六條”等人才政策。
創新人才在集聚——截至目前,17個院士團隊計劃落戶雄安,50個院士項目在談,已有1.3萬多人辦理了“雄才卡”。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雄安新區科學園管委會副主任馬揚飚表示:“我們將努力實現‘引進一個頂尖人才,帶來一個科創團隊,吸引一批市場投資,落地幾個高科技企業,培育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在京高校已確定建設雄安校區,雄安正成為“大學之城”。2024年,新區開展百家創新平臺雄安行等系列科創活動,累計吸引170多位院士、5萬余名大學生走進雄安。“未來,新區將是高等教育、高端人才聚集地,為創新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雄安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一批高科技企業入駐,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小德,把老虎放進黃色筐子。”梅卡曼德(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辦公室負責人張丹話音剛落,機器人便伸“手”從一堆東西里找到老虎模型,放進一個黃色筐子。
“我們自主研發的多模態大模型,通過人工智能和3D視覺賦能,給機器人的手臂裝上‘大腦’和‘眼睛’。”張丹說,“這種機器人眼力特別好,能看清3米左右的距離,能識別微米級的物質。”
梅卡曼德是全球“AI+機器人”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業務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4年11月,梅卡曼德機器人總部搬到了雄安新區,這是落戶雄安的第一家“獨角獸”企業。來到新區后,梅小樹屋卡曼德與科大訊飛等發起成立雄安新區中關村機器人產業聯盟,加強“AI+機器人”產業協同發展,教學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梅卡曼德所在的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正成為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的重要動力源。“科技園一期2萬平方米已全部投用,二期正在裝修,投用后園區將擴大到10舞蹈教室萬平方米。”科技園產業服務部部長李維軒介紹,目前入駐企業約13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九宮格5家。
穿行雄安新區,智能巡檢機器人已走進雄安智慧農業科技園“上班”;容東片區的智能網聯公交車正在試運行……
2024年以來,雄安新區推進人工智能、空天信息、增材制造等產業鏈發展,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集聚人工智能企業40多家;雄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6個多月,聚集了224家高端高新企業。
搶占新領域新賽道,新質生產力正在新區大地加快培育。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說,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雄安新區在“未來之城”建設中先行先試,還有很多路要走。